正在阅读:中交四公局 |树项目管理标杆,打造“清江第一桥”!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二流茬资讯 / 民生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中交四公局 |树项目管理标杆,打造“清江第一桥”!

转载 邱纪河2022/05/26 17:56:0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中交报在路上 38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航拍清江大桥全貌。


导语

清江大桥是湖北省省道巴鹤公路长岭至泗淌段改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清江流经巴东境内的第一座跨江大桥。清江大桥横跨恩施州巴东县水布垭镇境内水库,全长565米,主跨径420米,主塔高101.5米,跨径布置为120m+420m+120m,索塔为塔柱及横梁组成的“A”字门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两岸锚碇均采用隧道式锚碇,是一座单跨双绞钢桁架悬索桥。

清江大桥由中交二航院和中交四公局以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承建,并由中交四公局六公司承担施工建设任务。2016年1015日,清江大桥主缆首根索股成功完成架设,拉开了大桥上部结构的建设的序幕,极大地振奋了项目建设者的工作积极性。要知道,清江大桥项目建设伊始可谓困难重重。


湖北省交通厅总工程师姜友生(左二)到项目调研指导。


依靠新发展理念  打造“清江第一桥”

--中交四公局六公司清江大桥施工纪实



预压张拉平台。

技术创新攻克现场之难


清江大桥位于水布垭库区上游,年水位变化25米-30米,距离下游旅游码头仅180米,环保标准要求高;水库两岸山势陡峭,成60度角,引桥跨径仅有25米,主塔施工平台开挖后仅有7米宽,施工区域狭小,施工难度大;清江大桥修建区域地质为溶蚀裂隙和卸荷裂隙发育的喀斯特地貌,溶洞、夹石、孤石给两岸隧道锚开挖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安全挑战,附加了很大的危险性。

面对这样重重的施工、技术、安全难题,中交四公局六公司的建设者不曾退缩。自2014年11月开工建设以来,中交四公局六公司清江大桥项目的建设者秉承“务实高效、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决心依靠技术创新和产信结合这两把金钥匙,向业主交付一项精品工程、满意工程、民生工程。

为此,四公局六公司清江大桥项目经理部从大桥的桩基施工开始,便开始着手工艺创新解现场之困。主塔桩基紧邻清江,作业平台场地狭小、低水位施工时间短、水资源保护要求较高,采用传统钻孔泥浆循环出渣方法不能满足现场需要。四公局六公司清江大桥项目为此召开技术专题会议,项目经理钱育强、党支部书记兼总工程师王志强等组织项目技术人员,通过头脑风暴让所有技术人员参与其中,最终成功研究出筛砂冲孔、冲洗抽砂清孔施工技术。该技术形成了“冲击钻筛砂冲孔、冲洗抽砂清孔施工工法”,既直接取消泥浆沉淀池和泥浆外运,节省了沉淀池占地面积、缩短了泥浆沉淀时间、省去了沉淀过程、加快了泥浆循环速度、提高了出渣速度,同时又大大保证了清孔质量,减少 泥浆、沉渣的排放,保护了清江水资源。

在索塔横梁施工中,四公局六公司清江大桥项目开发出“索塔横梁托架斜向千斤顶预压施工工艺”,仅用1吨钢绞线和6台千斤顶就代替了原来需要430吨堆载预压材料才能完成的横梁施工。钢桁梁吊装施工中开发出“跨缆吊机带梁行走吊装悬索桥加劲梁的施工方法”,采用跨缆吊机直接携带钢桁梁沿主缆行走和吊装方法,这一创新方法在国内尚属首次采用,并且得到了。长岭岸桥头路基紧邻居民区,距离只有15-30米,为减少飞石和震动,四公局六公司清江大桥项目联合三峡大学,发明了“复杂环境下非电毫秒微差爆破开挖施工工艺”。通过这些工艺创新,四公局六公司清江大桥项目累计节约成本660多万元。


依靠电子化监控大桥施工过程。

产信结合创新管理模式


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四公局六公司清江大桥项目加大了产信结合的力度,创新了管理模式。例如,通过QQ平台,图文收集每个工点,用工数量,材料消耗量,机械设备调配情况及安全管理情况等,项目部实现了全面监控各施工点的进度、质量、材料管理状况。在QQ管理平台,各工区在一天的工作结束时上报第二天计划,生产副经理通过进度情况统筹安排协调,经营部门统计核算真实成本,项目总工确定方案执行情况,项目经理掌控全局。

借助微信自建平台,对外管理留痕。四公局六公司清江大桥项目通过图文落实检查会议及变更纪要电子化网上处理,电子化现场报检及检查结果,电子化施工日志,大桥形象展示。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和网络课堂,推动全员学习。项目部举办《30分钟小课堂》,由各部门轮流组织宣读25分钟管理制度、管理文件、专业知识,并进行5分钟互动解答。

推网络安全监控,管现场动态。四公局六公司清江大桥项目施工现场设置了9个高清摄像头,实现360度无死角监控,并通过海康IVMS-4200IVMS-4500APP分别对施工系数难点和危险点进行实时监控。项目全体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通过手机就实现了实时监控现场施工情况。管理层通过视频监控及时查看施工现场情况、形象进度变化、工程质量安全动态、实现相关管理部门对施工现场多级远程网络监控和管理。在“电子眼”监督下,项目部人人重质量,人人讲安全,网络监控策略形成内部管理的重要保障措施,让隐患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及时得到消除。


带梁行走。

管理创新赢得多方赞誉


中交四公局六公司清江大桥项目的建设,在湖北省树立了项目管理标杆。2015年8月,湖北省交通厅总工程师姜友生到项目检查指导工作,对四公局六公司清江大桥项目部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提质增效给予了高度的赞赏;201510月,湖北省公路局局长熊友山到项目调研指导工作,对项目的建设速度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建设单位组织巴东县巴野线各参建单位到四公局清江大桥项目参观学习。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1512月,四公局六公司清江大桥项目被恩施州推荐参评“湖北省2016年平安工地”。而且,四公局六公司清江大桥项目通过制定技术成果管理办法等适合项目自身的激励制度,充分调动了员工参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多项技术成果获得发明专利和省部级工法。截至目前,项目累计获得省部级工法(公路协会)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申报6项发明专利(其中2项目已获得授权);10余篇技术论文获得各级奖项,3QC成果、2项施工工法获得上级认可。原项目经理、现四公局六公司总工程师钱育强也荣获“中交四公局建局十周年卓越员工”荣誉称号。

中交四公局六公司清江大桥项目运用创新发展理念,施工建设实现了良性循环,项目技术人员参与技术创新的热情高涨,创新氛围良好,新工艺新技术层出不穷。不仅为项目节约了成本、提升了质效,还培养了一大批思想活跃、敢于创造的青年技术干部,打造了一支敢管会管善管的青年管理团队,为中交四公局做强做优做大提供了强劲动力。


清江大桥主缆首根索股架设完成。

特约记者 李国生 武启鹏 通讯员 王志强 陈娇


(版面图)

本文原载于10月31日《中国交通报》第7版,更多与路有关的故事,请关注“中交报在路上”,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加入我们的qq交流群:

交通报公路:205706863

施工企业:198625749

高速公路:1500811367

勘察设计 ·质监:295457216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