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一部兼具普法性与人民性的法治影视力作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二流茬资讯 / 资讯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一部兼具普法性与人民性的法治影视力作

转载 邱纪河2023/02/15 20:43:1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最高人民法院 8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艺术评论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湖南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盛伯骥


整部剧看下来,我总的体验是,该剧不仅是新时代法官形象的一次理性诠释,更是新时期影视创新的一次感性传达。


首先,《底线》拓展了我国司法题材影视剧新资源。由于行业的敏感性和部门的特殊性,目前司法题材在影视剧中占位很少,特别是中长篇影视剧更是凤毛麟角。而《底线》这部全景式描写我国基层法官的电视剧,以较强的政治智慧和专业品质,很好地展示了这一优质资源,不仅填补了我国司法题材影视剧资源的一项空白,而且推出了我国司法类影视剧创作的一大精品,可喜更可贺。


其次,《底线》完善了我国受众对司法机构的新认知。在我国传统教育里,自古以来庙里判官大都是龇牙咧嘴,凶神恶煞,形象不佳。甚至连人人敬慕的包公,也是一个大黑脸,严肃得让人可怕。因此,过去的法院,人民群众印象中是只有犯了法的人才进去的地方。而在《底线》中,人民法院的社会形象得到匡正,它不但是国家惩恶的“衙门”,同时也是人民排忧的“福地”。法官们不仅是国法的执行者, 也是人间烟火中的普通一员,他们不仅代表国家的权力,同时也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因此,电视剧《底线》对社会,对受众,其最有力的贡献就是更新了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的感性认知,这也是我国司法制度普及与教育的重大突破,更是近年来我国司法类影视节目创作与创新的最大亮点。


第三,《底线》撰写了我国司法界普法宣传新教程。各位都知道,对于司法教育的普及,有时会生动,有时会枯燥。枯燥的原因是在于过度教条式宣讲,生动的原因是通过案例讲述中进行教育普及。


会前我看了《底线》在索福瑞全国网和城市网的数据,这部剧不但呈现广谱化收视效果,有亿万受众,名列前茅,而且令人惊喜的是,从收看人口职业来看,干部管理人员平均收视份额为5.96%,集中度高达162%;同时,大学及以上学历观众远高于其他学历观众。《底线》在受众影响方面突破了普通涉案剧的局限,以其题材深度、行业跨度、艺术力度等优势,进入了更多更高的受众阶层,这也是与公检法相关的涉案类影视作品中出现的一次受众人口高端化倾斜,其有力显示了这类题材的普法性和人民性。


总之,一部司法题材电视剧,不仅拍出了人间百态,也拍出了人间真情。



来源:人民法院报

编辑:李璇 蔡云帆 盛方奇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